当前位置:首页 > 分类5 > 正文

一座城一段经历——杭州(京杭大运河)

摘要: 一座城一段经历——杭州(京杭大运河)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一座城一段经历——杭州(京杭大运河)京杭大运河是杭州的必...

一座城一段经历——杭州(京杭大运河)

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

一座城一段经历——杭州(京杭大运河)

京杭大运河是杭州的必游之地。阿相就住在运河边,他老早就告诉我们从小河直街走到拱宸桥是运河最美好的部分。因为那里还有老房子,还有古桥,还有几个景点的博物馆。

今天是周六。一大早,我们就赶往小河直街,担心会遇上旅游团,或者各式游人。可是当我们8点左右到达小河直街的时候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很有味道,元生态的古运河人家。明媚的朝阳,缓缓流动的河水,干净的石板路,不禁让人想要穿起那青衣布裙,撑起花纸伞。

小街才刚刚醒来,晨起的人们有的在舒展身躯,有的在门口摘菜,有几个大爷在晒太阳,眯着眼神,似睡非睡。路过一人家门口,看到脱在脚垫上的两只布鞋,心头一震。这是一双千层底,一个老太太刚在门口脱下进了门。门上挂上纱帘,我可以想象屋里是多么的整洁,有序。房子虽然不高大,也不宽敞,可是有这样的心境去过日子,怎么会不舒坦。

小街傍着运河,一路舒展过去,窄窄的街道,两旁是古朴的青砖黛瓦,远望去有穿越时光的感觉。巷子幽深,人家窗棂上,门槛边种的花草,古老的门牌,磨光了石阶,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在这里,完全没有了都市的喧嚣,没有匆忙来往的人群,时光仿佛到了这里就走慢了,时光又仿佛淡忘了这里。

从小巷子里兜出来,不觉看到一个小河直街理事会,走进去也是一个宁静的院落,有窗棂,有曲径,有抄手回廊。墙上贴的几个门牌出卖了这是几个办公室。今天周六,没有人上班。在门口的墙上贴着一组老照片。上面有改建前的直街和改建后的直街,不否认改建后的直街仍然很有味道,因为民居,接到格局都没有变,只是翻新了,还迁回了原住民。这就是小河直街能保留古运河人家的味道的秘密。可以很多重建的地方,没有注意保留原味,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拔高,扩建,把本来的样子改得面目全非,让人痛惜不已。而这片房子翻新后,如果能一直保留这种状态下去,数十年后,甚至几百年后这里它就是历史,承载着过去,告诉人们千年前,人们是这样过活的,历史是这样走过来的。

除了老照片,墙上还贴了小河直街的详细地介绍,看介绍知道这里有两家很出名的面馆,一家叫老桥头,一家叫板凳面馆。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,走到街口找面馆。在出后对面看到了老桥头,嘴巴里念叨,不知道板凳面馆在哪儿呢。旁边一热心美女听到,伸手一指说,板凳面馆,喏,那呢。原来就在右手边不远,问美女,哪家好吃些?美女说,这个不知道,不过我们都上板凳面馆吃。好,那就是它了。

走到门口一看,很小的店面两间,招牌也有两个。摆了七八张桌子,很挤,人坐下后几乎就不能走动了。菜单很简单地写在墙上,几乎没人面前一个大碗,一小碗黄色的东西。问及什么面是招牌,老板说排骨面。点了一个排骨面,一个肚片面,热气腾腾地端上来,居然还是两个汤头。排骨面浓郁,肚片面清爽,面条很有嚼劲,吃到后面面条吸足了汤水越吃越香。排骨上的肉就柴了,但肚片很好吃。看到有人说要碗黄酒,老板娘从身后的大缸里直接舀出来一勺,一勺一碗,5块钱。看着很馋人,不过想想自己的酒量也就两口白酒,要喝这一碗下去这一天都不用玩了。只能作罢。

吃过面往拱宸桥方向走,路过好几个漂流书屋。一开始以为是那种流动书屋,去到哪卖到哪那种。后来走进一看才发现这是一个交换书屋。带一本来,拿一本去。翻翻书架上的书有一本很喜欢,可惜身上没带书,有些遗憾。不然这样换回来一本书倒挺有意思的。这样的书屋在运河边上有几十个,隔个几百米就能看到一个。都说苏杭的文化气息浓厚,就看着细节就能看出一二来。

几个经典的博物馆是伞扇博物馆,丝绸博物馆,刀剪剑博物馆,太极博物馆。博物馆里有很多塑像,把工艺制作的场景都用实景呈现出来,还配上声音效果和解说,有的还有声话场景,看起来有意思多了。像我这样的人文白痴也看得津津有味,那孩子们一定也觉得很有意思,也能看懂咯。最搞笑的是买伞的视频,投影在一个旧时的柜台里,柜台上还摆上几把伞。一个店小二活生生地站在柜台里向游客销售雨伞,看着挺好玩的。最有创意的是“小楼一夜听风雨”的场景。灯光和音响都是感应的,当人从一排窗格子前走过,忽然里面的油灯亮了,一个穿着长衫,头戴官帽的古人站起来,吓人一跳。

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终点到杭州的标志,在明朝就有了。至今也有400多年了,重建多次。现在看到的是重建于1885年,2005年受到重创又重新修葺了一回。几百年了,见证了多少风云变幻。走在桥上,心情有点激动。我跟O感叹,多少年了这桥还在,而那些从这上面的走过的人都远去了。人就不该那么贪,不该那么狠,最后能跟时光留下来的,从来就不是人。

从漕运河到文化河:大运河在杭州遇见“水墨丹青”

在大运河畔举行的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系列活动。 王刚 摄

在大运河畔举行的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系列活动。 王刚 摄

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(钱晨菲)放眼中国版图,在主要江河皆向东流时,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更显与众不同。

这是一条漕运之河,“杭州码头装大米,一纤拉到北京城”,一句俗语道出了大运河极为重要的漕运作用;这更是一条文化之河,绵延3200公里,串起沿岸数十城,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载体。

从漕运之河到文化之河,若要从时光荏苒中,选择一切口与大运河“交心”,历史古迹最丰富、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杭州段或许是不二之选。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正在杭州举行,这也为人们了解大运河杭州段提供了契机。得益于持续多年推进文化传承、保护、利用,大运河杭州段愈加好似江南女子,笔下流淌着“水墨丹青”,“言谈举止”间流露出温雅气质。

中国大运河杭州段。 王刚 摄

自古繁华

“朝霞映在运河边上……”大运河拱宸桥畔,悠悠巷陌间,柔软的曲调不时传来。周志华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小热昏”传承人,其将“老开心茶馆”开设于大运河边一间颇具旧时江南韵味的房子,面积不大,但常常“爆棚”,不少游客会来花上个把小时,听一段地道的杭州话。

“老开心茶馆”前身为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。最初便是由拱宸桥旁一个挑脚工人发起成立,以从事施茶民间慈善救济事业为主。与百年前一般,一盏茶、歇歇脚,一座古桥,见证世事繁华。

杭州戏剧丰富门类、历史渊源深厚,拱宸桥畔尤甚,是品茶看戏的好去处。明清时桥头曾有天仙、福仙、阳春、荣华四家茶园戏院,谭鑫培、盖叫天、周信芳均在此登台演出。

古风民韵最是迷人。或是被老底子文脉吸引,浙派古琴传承人徐君跃亦把自己的工作室选址于运河边。“大运河文化是杭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,这里有着传承浙派古琴的天然基因,能将浙派徐门古琴馆开到运河边,可谓是相得益彰。”徐君跃说。

举办讲座、雅集,增强文化体验感;开展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企业等活动,希望让更多人爱上这一传统艺术……作为“运河文化使者”,徐君跃一直致力推广古琴文化,让千年雅音能悠然流淌在古运河畔。“大运河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,更多的还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。所以,努力让古琴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,我们理应贡献更多力量。”

除了文化匠人的传承,运河文化的魅力亦来源于散布在沿岸每一个角落的文化基因,是一处处被完好保留下来的物质载体。

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,是其中代表。所谓的“桥西”,原是拱宸桥以西一带的泛称,保留着财神庙、张大仙庙等历史遗存,有沿河码头、合院式民居、民国里弄建筑、旧式公房筒子楼,还有一辈子都在这里居住的人们。

早时,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,也看尽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,自身一度脏乱破败。进入新世纪后,杭州启动运河综保工程,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复成为该工程的重点之一。杭州在保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,挖掘历史文化资源,全面梳理空间格局、商肆业态等,走出了“保护遗产、整合空间、改善民生、更新业态”的保护发展路径,让民众生活环境得到改善,历史景观得到修复,工业遗产建筑被改造利用为博物馆。

如今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,已是集居住、商业、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为一体,集中体现杭州近代工业文化、平民居住文化和仓储文化的复合型历史街区,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
杭州运河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陆晓亮介绍,在大运河保护的同时,杭州挖掘了约34万平方米已修缮历史建筑所承载的城市记忆,建成开放了“一馆、两带、两场、三园、六埠、十五桥”系列景观,形成了以三大历史街区、四大文化园区、博物馆群、寺庙庵堂、遗产遗迹、22公里的游步道、130万平方米的绿化带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。

解码、传承大运河的文化基因,也需“群策群力”。为此,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研讨会、京杭大运河(杭州段)保护传承利用专家研讨会等相关会议近年在杭州多次召开,专家学者集聚大运河畔,共话大运河文化的古为今用,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。此外,凝聚集体智慧的《杭州运河丛书》,也揭示了这条人工运河对杭州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。

“藏”在烟囱里的运河书房。 王刚 摄

今朝更盛

千年文脉如何常述常新?大运河本身便是最大的IP。为了给IP赋能,杭州摈弃了常规的宣传办法,在使大运河“年轻化”“亲民化”上重点着墨。

在杭州市拱墅区,泛舟于上塘古运河,《如梦上塘》带着市民、游客开启了沉浸式夜游。作为中国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,其以全新的“进行式表演、浸入式观演”方式演绎历史典故,展现上塘河“七运十三景”,重现上塘古运河昔日繁华,让游客领略别样的运河文化盛宴。

这是突破传统舞台演出形式的实景演艺,更是观察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为“人民的运河”“游客的运河”的窗口。

“船在河上行,两岸是民居,我们将表演嵌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区域中,在这样的氛围里演绎千年文化,非常难得。”《如梦上塘》总导演刘洲铭说,该演出集游船、戏剧戏曲、歌舞诗乐表演、科技化秀场于一体,目的便是充分挖掘运河文化、市井文化、民俗文化三大文化内核。

为了让运河文化以一种更时尚、更亲民的方式延续,杭州按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加速键。如在大运河杭州段核心段穿城而过的拱墅区,当地大力实施“文化引领”战略,深植运河文化根与魂。

在拱墅,曾经的杭州热电厂大烟囱旧址,经改造已成为烟囱文化广场,聚集了运河文化艺术中心、运河书房、文化规划馆。如运河书房内共约藏书两万册,其中专门陈列了不少运河文献,详细记录了运河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。

家住大运河畔的张诗常带着孩子来此“打卡”。“孩子很喜欢这座藏在大烟囱里的书房,在这里,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现代艺术的‘碰撞’。作为运河儿女,我从小伴水而居,所以也常带着孩子来这里了解运河、读懂运河。”

拱墅区委书记陈瑾表示,拱墅将持续统筹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,持续提升博物馆展陈设施,持续强化运河文化理论研究,持续加强运河文化国际交流,持续深化打造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,持续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群,更好打造“人民的运河”“游客的运河”,形成一批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真实可感的共同富裕成果,加快建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。

杭州还将文化渗透到产业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。

面朝大运河的杭钢集团实现“重生”:企业关停了半山钢铁基地,建起了数字经济特色小镇——杭钢智谷,多个数字经济创新项目在这里孕育成长,昔日的“黑金刚”转身变为“绿富美”。

杭州重机厂房被改造成太阳剧场,投资15亿元引进了太阳马戏亚洲唯一驻场秀《X秀》,杭州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世界顶级的现场演出……

聚焦当下,更放眼未来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杭州明确将重点围绕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心任务,全面完成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杭州段)建设。计划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约180个,总投资约500亿元,土地收储规模超过2000亩。

聚焦杭州亚运会前、2023年底两大时间节点,当地将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建设。计划到亚运会前,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、小河公园两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建成,老城区迎亚运水岸互动文旅融合提升全面完成,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电厂河以南段基本建成,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公共区域建成开放。2023年底,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全面建成,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、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基本建成,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样板建设。

运河文化看杭州。杭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刘忻公开表示,“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,是流动的文化。运河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、经济史、军事史,记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,前进的脚步。我们要把京杭大运河打造成为文化同心、经济共建、科技共创、幸福共享的综合型纽带和桥梁,让大运河真正成为‘人民的运河’。”

当天色渐暮,如织行船亮起灯火,晚风轻抚河畔,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,正是在如此的润物细无声中,诉说着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。(完)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发表评论